智能外呼:精准触达,让政策服务更有温度
发表时间:2025/08/14 作者:梁奇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其建设发展水平直接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效。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国办函〔2025〕66号)(以下简称《意见》),站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政务服务热线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份重要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制度性安排,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数字化建设。各地区要强化省级统筹,推动12345热线平台集约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支持省市共用。持续推进12345热线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及时向同级有关部门推送所需数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有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丰富拓展12345热线平台功能,强化知识库建设和维护更新,探索智能问答、智能填单、智能回访、智能分析等应用场景,提升智能化辅助水平。


当前国家政策已明确体现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运营过程中构建智能回访体系的重要性。本文聚焦智能外呼系统在政务热线运营管理中的赋能作用,围绕其技术特性与政务服务场景的适配性展开专业解读,重点分析该系统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热线服务流程、提升工单处理效能及增强群众满意度,为新时代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微信图片_2025-08-14_141412_158


一、 智能外呼建设的必要性

(一)主动服务缺位


传统热线依赖市民主动拨打,服务模式被动单一,难以实现政策信息的精准触达。


场景:新政发布时无法主动通知目标群体及业务办理后的主动跟进。


(二)效率提升遇阻


传统热线依赖人工处理大量重复性信息通知。此类工作会占用坐席大量时间与精力,导致其难以聚焦复杂问题的深度解决,最终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与服务效率瓶颈。


场景:政策更新提醒、标准化回访、服务满意度调查等任务。


(三)数据价值沉睡


传统热线缺乏结构化数据治理能力,诉求内容散落于非结构化语音与文本中,因未部署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进行自动分类与情感分析,导致大量潜在服务改进线索被埋没,无法为政策调整、流程优化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


场景:市民/企业在通话中提出的建议、投诉及隐性需求。

二、 智能外呼系统的核心应用场景

(一)主动触达,政策精准宣导


针对社保新政、税务申报、停水停电、疫苗接种通知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系统可批量、自动外呼目标群体,确保重要信息精准直达。


典型场景:2024年7月,某区发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新政”,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2.3万名市民,于政策生效前3天启动外呼。市民张女士接听后按“2”转人工,咨询“外地户籍是否可申请”,坐席即时解答并记录需求,次日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办理,张女士评价:“政策刚出来就通知到我了,还帮我弄好材料,很贴心。”。


(二)高效回访,闭环管理提质增效


工单办结后,自动发起满意度调查或办理结果确认。市民反映诉求后,系统自动询问诉求处理情况及服务满意度,快速回收反馈,形成服务闭环,为优化流程提供数据支撑。


典型场景:市民反映“小区垃圾堆积”问题后,工单24小时内办结。系统自动外呼市民:“您好,您之前反映的垃圾处理问题已解决,请问是否满意?”市民回复“满意”后,数据同步至热线平台;若回复“不满意”,系统立即生成督办单,推送至责任单位限时整改。


(三)智联工单,实现外呼提醒与进度透明化提效


对临期/超期工单自动触发AI外呼,同步提醒承办部门加速处理并向市民播报预计办结时间,市民可随时通过语音交互输入工单号查询实时进度,构建“自动预警-部门响应-市民知情”的全流程管控体系。


典型场景:市民反映“夜间施工噪音扰民”工单临期前2天,系统自动外呼承办街道办:“您单位负责的工单(编号:20240710XXXX)将于3天后超期,请于今日18:00前反馈处理计划。”同时拨打市民电话:“您的噪音投诉工单已转办至XX街道,预计7月15日办结,您可随时拨打12345或‘查询20240710XXXX’了解进度。”若街道未按时反馈,系统将升级外呼至上级主管部门,形成“提醒-督办-问责”闭环。

三、 智能外呼为政务热线带来的核心价值

(一) 优化热线服务流程


通过主动外呼实现政策信息精准触达,将“被动等待”转为“主动服务”,确保关键通知及时覆盖目标群体;同时构建“处理-反馈-整改”闭环机制,自动回收市民意见并推动问题解决,减少人工跟进环节;此外,系统对临期工单自动预警并同步市民预期,构建透明化进度管控体系,提升服务流程的连贯性和响应速度。


(二) 提升工单处理效能


自动化处理重复性通知任务,释放人力聚焦复杂问题解决,突破效率瓶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市民需求中的改进线索,为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服务从“经验导向”转向“数据导向”;在多部门协作场景中,系统智能衔接对话上下文,减少重复沟通,确保问题解决的高效性和连贯性。


(三) 增强群众满意度


通过“政策找人”模式主动送达关键信息,结合转人工咨询与社区上门协助,让市民感受政府关怀;工单办结后即时外呼确认满意度,对“不满意”反馈自动督办整改,增强服务信任感;同时,系统支持多方言适配、噪声抑制及个性化语言模型,提升不同群体交互包容性,确保服务体验流畅自然。

附:智能外呼系统必备的基础功能

(一)智能交互核心


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整合先进ASR与NLP技术,通过多方言适配、噪声抑制算法实现高精度语音识别,支持标准普通话及主要区域口音,并在嘈杂环境中保持清晰转写。


结合预训练语言模型与垂直领域知识图谱,精准解析政务、税务等专业场景的复杂表述,同时通过用户画像技术为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语言模型,提升交互包容性。


实时语音转写与意图预判功能可动态调整解码策略,结合上下文关联分析,有效解决口语化表达中的指代模糊问题,确保从“听得清”到“听得懂”的完整语义理解,为后续服务流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二)多轮对话管理


多轮对话管理通过上下文记忆技术实现复杂场景下的连续交互,系统能动态跟踪对话状态,在材料预审等需多步骤确认的业务中,主动提示用户补充缺失信息或修正错误,例如自动识别已提交材料与待办事项,通过意图继承机制保持问题关联性,减少因理解断层导致的重复沟通,确保服务流程自然衔接、高效推进。


(三)批量任务管理


批量任务管理提供全流程自动化支持,用户可通过模板或向导快速创建任务,支持Excel/CSV等格式号码批量导入,执行策略可灵活设置启动时间、呼叫频次及重试规则,配合实时监控看板动态展示任务进度、接通率、用户反馈等核心指标,帮助管理员高效掌控外呼任务全生命周期。


(四)智能路由与转接


过动态路由算法自动识别对话复杂度及用户情绪,当检测到多部门协作需求或人工介入必要场景时,系统无缝切换至专属坐席,同时通过上下文同步机制传递对话历史、已确认信息及用户偏好,确保服务衔接零断点,减少重复询问,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与用户体验。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完整保存通话语音与转写文本,通过关键信息提取技术自动标注业务节点、用户情绪及服务痛点,支持按时段、问题类型、坐席表现等多维度生成统计报表,同时采用加密技术存储原始数据,结合权限管理确保分析过程合规可控,为服务优化与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六)安全合规保障


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存储通话内容,结合分级权限管理、操作审计日志及数据脱敏处理,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市民隐私信息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全方位保护。

结语

智能外呼并非替代“人情味”,而是赋予政务热线更强大的“行动力”。它让政府声音精准传递、让市民需求及时反馈、让服务效能飞跃提升。拥抱智能外呼,是政务热线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服务”、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慧效能型”的必然选择。让我们以技术创新为笔,共同绘制更高效、更温暖、更智慧的政务服务新图景!



文章作者丨梁奇  才博智慧治理研究院咨询研究部

文章来源丨《政务热线周刊》2025年7月下

原文标题丨智能外呼:精准触达,让政策服务更有温度

周刊投稿丨cisg@caibocmi.com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政务热线周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