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政府决策和服务优化的重要基石。政务热线,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承载着传递政策信息、解答民众疑惑的职责,更是一座汇聚了海量社情民意数据的宝库。这些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增强民众满意度、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热线数据指标管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它通过对政务热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旨在实现对政务热线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评估、监控和优化。这一管理过程不仅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服务,还能够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提供有力依据,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
具体而言,政务热线数据指标管理涵盖了数据指标的定义与分类、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监督与反馈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为服务优化和决策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政务热线数据指标管理还需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数据造假和失真现象的发生。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等风险的发生。
政务热线数据指标管理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增强民众满意度、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加强数据指标管理的力度和深度,以更好地服务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二、重复来电管理的重要性
政务热线中重复来电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政府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民众满意度。建议政务热线管理重视重复来电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能够直观反应问题解决情况
重复来电通常意味着前次来电所反映的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或满足。这可能是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处理流程复杂、解决方案不切实际或执行不力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关注重复来电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确保公众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二) 能够体现热线人员技能效率
重复来电率高往往表明政务热线在服务质量或效率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分析重复来电的原因,可以识别出服务中的短板和瓶颈,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例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从而提升政务热线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 优化人力成本管控
政务热线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等。通过关注重复来电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哪些诉求或问题最为紧迫,从而合理调配资源,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这有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 增强公众信任与满意度
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期望是高效、准确且及时。如果政务热线频繁出现重复来电的情况,会让公众感到问题被忽视或处理不当,从而降低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通过降低重复来电率,可以展现其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五) 促进政策与服务的持续改进
重复来电中往往蕴含着群众对政策和服务的真实反馈和期望。通过分析这些反馈,可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进而对政策和服务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这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重复来电的管理在企业中非常普及,一是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更加重视,二是与舆情评价息息相关。目前在政务热线中,对重复来电的管理重视度严重不足,这或许会蕴藏舆情或成本管理风险,所以,建议将重复来电管理纳入到日常的现场监控中去。
三、重复来电管理的方法
(一) 认识重复来电
一般情况下,我们讨论重复来电,同时也在讨论首解率,“首解率”是首次来电解决率的简称,其指标定义、计算口径更是五花八门。首解的反面就是没有在一线一次解决,可怎样视为没在一线解决?有两个大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很多口径差异。
我们先看重复来电方向,只要群众重复来电,那么前一通电话自然就有未解决群众问题的可能性。但是,怎么计算呢,至少有四个维度的事情需要定义清楚:
在探讨群众重复来电管理的合理性时,需认识到群众反馈的时间间隔具有多样性,从2小时至7天内的重复来电均可视为合理范围内。这一时长的设定应灵活调整,依据群众问题的复杂性与自助服务渠道的完善程度来决定。若问题涉及长时间调查或缺乏便捷的自助途径,则应适当延长考核周期,反之则缩短。
关于重复来电的定义,推荐全面纳入考量,不论问题是否相同,均视为前次服务可能未完全满足群众需求的表现。这样的做法虽严格,却能有效避免坐席人员通过模糊业务诉求分类来规避考核,从而维护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业务诉求分类的清晰性。
此外,重复来电考核的时间周期界定也需明确统一。由于话务报表系统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统计口径不一,如有的系统仅统计至当日24时前的重复来电,而有的则能追踪到每通电话后24小时内的复电情况。因此,在制定考核标准时,需充分考虑这些技术限制,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在识别重复来电的依据上,无论是基于来电号码、群众身份信息还是唯一识别代码,都有其合理性。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视实际情况而定,确保既能准确识别重复来电,又能保护群众的个人隐私。
进一步的,对于派单是否计入考核,应依据业务诉求特性和部门性质进行差异化处理。同时,对于派往其他专业组(如客服二线、投诉处理中心等)的工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综上所述,为合理计算首次来电解决率,建议将重复来电率和派单率均纳入考量范围。在设定具体考核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业务诉求特点、系统能力及内部管理需求,确保考核体系既能有效监督服务质量,又能促进服务意识的提升和服务技能的进步。同时,在同级别单位对标时,还需注意不同政务热线间的考核口径差异,以便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分析。
(二) 复电率的深度剖析与合理设定
复电率,即重复来电率,是衡量客服坐席解答效率与首次解决率的关键指标。然而,若不对复电的间隔时间设定合理阈值,该指标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指导意义。为此,需深入探讨何种时间范围内的复电率更具参考价值,如2小时、24小时、72小时乃至更长周期内的复电率。这一选择,可通过维度展开分析法与问题暴露周期分析法来科学确定。
1. 维度展开分析法的实践应用
维度展开分析法以时间为维度,细致统计一周(168小时)内群众复电的具体时间间隔,并利用柏拉图(即分布图结合堆积折线图)直观展示复电率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单位间复电时间间隔的显著差异及其背后的业务诉求逻辑。
2. 问题暴露周期分析法的补充视角
与维度展开分析法不同,问题暴露周期分析法侧重于从业务诉求特性出发,分析群众在不同服务流程中遇到问题时二次致电的时间偏好。例如,运营商客服因处理手机相关紧急事务,群众往往会在问题未解时立即复电;而维修类服务,因涉及上门安排与沟通,复电间隔则可能较长。
3. 结论的匹配与调整
综合运用维度展开分析法与问题暴露周期分析法所得结论应相互印证。若数据表现与业务诉求实际情况不符,则需审慎检查数据准确性,深入各业务诉求子类了解服务流程与数据指标,确保数据与业务诉求认知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可灵活调整复电率的考核周期,使之既能准确反映坐席的服务质量,又能符合实际的运营需求。
(三) 监控管理
规模化业务诉求管理离不开数据应用,而数据应用离不开数据工具,好的工具将使得数据应用事半功倍。
推荐从三个维度进行管理:
1. 重复来电流向
重复来电流向,顾名思义,监控群众来电咨询A业务诉求后,再次来电咨询或办理的是哪些业务诉求,通过流向监控寻找到,A、B、C业务诉求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群众首次来电时,便可主动告知后续办理流程,从而减少重复来电。
2. 业务诉求人员差异
观察每个归口业务诉求类型的重复来电率热线员工达成的差异,同样的业务诉求,同样的流程,热线员工间的重复来电率差异应该有集中度。发现和平均值差异大的业务诉求类型,着重进行培训引导,提升员工处理能力。出现个别员工重复来电差异大的情况,进行单独辅导。从而发现业务诉求能力短板,通过提升员工能力,减少重复来电率。
3. 多次来电群众
针对多次来电的同一个号码,找到定期或者一定时间内多次来电的群众,统计分析每次来电咨询的问题和评价结果、通话时长等信息,根据群众反应情况,分析具体多次来电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如果可以推动解决,则按重复来电量最多的群众问题,依次解决。如政策问题或非合理诉求,应制定应对方法,减少重复来电。
四、监控管理工具
这里推荐才博咨询自制的监控管理线下excel通用工具作为参考示例:
● VBA17– 短期重复致电群众监控
工具定位
● 适用领域——中小型热线中心
● 业务诉求价值:
1、通过有效地管理重复来电,客服代表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处理群众问题,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2、减少重复来电可以降低热线中心的运营成本,因为减少了对人力和时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电话线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使用。
核心功能
1、支持配置最大重复量参数、监控周期。
2、支持个性化制定重复来电监控方案。
3、快速抓取重复来电数据明细。
4、回填重复来电排查结果和详细说明。
功能详解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找到每通电话的来电时间,根据来电号码计算出当前号码来电后,后续再次来电的时间与来电次数。同时根据参数设定的识别周期与来电次数,输出短时密集来电详情。管理者可对此类电话进行问题排查。
● 导入原始数据

工具支持纳入各类型工单数据,不规定原始数据文件格式。工具可根据群众原始数据做参数调整与适配。 ● 参数设定
在参数设定页面,支持群众配置重复来电识别周期与来电次数,初次为默认值,系统将根据此参数进行数据试算。如此参数下未能识别到数据,则可进行参数调整。 ● 输出数据 根据群众配置重复的参数,识别重复来电明细。明细数据字段支持配置。 ● 输出数据 统计出高频短时重复来电群众,管理者需对此类群众进行逐一排查,并反馈排结果与详细说明。 ● VBA16– 员工复电率下钻分析 工具定位 ● 适用领域——中小型热线中心 ● 业务诉求价值: 1、通过减少或消除重复来电,管理员能够更专注于处理新的、有意义的工作。这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浪费,使管理员能够处理更多的事务。 2、重复来电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因此减少这些来电可以节省成本。包括减少通信成本(如电话费),以及减少员工加班或雇佣额外员工的需求。 3、寻找到重复来电率高的员工,可进行针对性辅导。 核心功能 1、监控每个员工在每个具体工单分类上的重复来电率。 2、支持配置重复来电时间间隔参数,以判断重复来电数据是否准确。 3、查看重复来电数据明细。 功能详解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计算出一段时间周期内,每个员工接通每个业务诉求类型的电话数量,再根据电话号码作为重复来电标识。计算出员工在处理完这些电话以后,XX小时以后再次来电且咨询的是同样的问题。管理者可根据此数据判断,是否为员工第一次解答不全面、或者是其他具体原因导致重复来电。 ● 导入原始数据
工具支持纳入各类型工单数据,不规定原始数据文件格式。工具可根据群众原始数据做参数调整与适配。 ● 输出数据
案例解析:某员工在2020年9月1日-2020年9月12日期间,在【政府服务】这个业务诉求上一共接了89个电话,其中有23通电话在员工处理完后,又在12小时内再次来电,咨询交通出行问题。
【公共服务】业务诉求,分为社区建设、卫生建设、文化建设3个业务诉求。【公共服务】业务诉求共接听了38个电话,其中有9通电话在员工处理完后,又在12小时内再次来电。
文章作者丨孙岳 才博数智服务机构咨询服务部
文章来源丨《政务热线周刊》2024年9月下
原文标题丨政务热线数据管理—重复来电管理
周刊投稿丨cisg@caibocmi.com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政务热线周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