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管理丨当好缓解群众情绪的“疏导员”
发表时间:2025/03/05 作者:王静

微信图片_20250305095054


12345热线是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而话务员则是这条沟通桥梁的直接搭建者,不仅承担着解答疑问和传递信息的任务,当市民来电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更要当好一名缓解群众情绪的“疏导员”。现就如何当好缓解群众情绪的“疏导员”,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和体会。

一、秉持耐心态度,巧用专业技巧

(一)做到倾听和理解。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情绪表达,不轻易打断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二)始终保持冷静。无论群众的情绪如何激动和激烈,我们都要保持“定力”,避免情绪化的回应、引发直接冲突。

(三)具有同理心。尝试从群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对他们情绪的同情和认可,要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认同感。

(四)提供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要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解释,帮助群众理解政策范围对象、时限等具体信息并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五)开放式对话。鼓励开放和诚实的对话,使用积极的语言,让市民感到他们的意见被重视,以此建立起与市民之间的信任感和尊重度。

二、遵循因人施策,应需灵活应对

面对不同市民的来电,我们要学会因人因地制宜,做到灵活应对和处理。

面对倾诉欲强的市民,精准捕捉“共鸣点”。这类市民往往渴望被理解、被倾听。接线员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受对方处境,给予真挚的共情与支持。巧妙引导他们梳理思绪,鼓励其积极思考解决方案,而非一味沉浸于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委婉打断并转移话题,避免过度投入导致效率降低,帮助市民从偏激情绪中抽离,回归理性。

面对言语辱骂的市民,随机把握“突破点”。保持冷静与专业是关键。无论对方言辞多么激烈,都要克制情绪,切不可回怼,避免冲突升级。认真倾听他们的不满,从言语中挖掘问题核心,只有深入了解问题根源,才能有的放矢,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化解矛盾。

面对反复投诉问题无解的市民,认真分析“着力点”。这类情况可能源于政策理解偏差或实际执行困难。工作人员需给予市民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耐心倾听其诉求。深入解读政策制定背景、目标及预期效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增进市民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推动政策有效落实,从根本上减少反复投诉。

面对固执倔强的市民,坚定锚定“关键点”。应对这类市民,耐心与沟通技巧至关重要。首先,尊重对方观点,寻求双方共识作为沟通切入点,利用情感共鸣拉近彼此距离。着重强调改变观点或行为所能带来的长远益处,引导其理性思考。若沟通陷入僵局,适时转变话题或暂停对话,后续再跟进处理,给予对方足够时间消化信息、转变态度。

三、深耕业务学习,全力提升能力

丰富的知识与娴熟的技巧,是优秀话务员的底气所在。若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话务员,就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借鉴他人经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一方面,要广泛涉猎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查阅官方权威政策信息,借助微博、电子书、新闻媒体等掌上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业务知识,持续扩充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定期复盘工作流程,分析各类来电案例,优化处理方式,提升业务能力。

在服务过程中,始终以和蔼、周到、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来电群众,耐心倾听诉求,高效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团队协作,与同事紧密配合,相互尊重、支持,共同营造凝心聚力的团队氛围,构建舒心和谐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进步。

版面:许彦志 

校对:雷群 

审阅:吴上华 徐卉瑶


文章作者丨王静  庆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文章来源丨《政务热线周刊》2025年2月

原文标题丨当好缓解群众情绪的“疏导员”

周刊投稿丨cisg@caibocmi.com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政务热线周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