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丨政务热线如何炼成优化营商环境的“金牌推手”
发表时间:2025/03/26 作者:赵媛媛

一、背景

(一)营商环境的定义和由来

“营商环境”一词最早由世界银行于2001年在《营商环境报告》中正式提出。“营商环境”这一概念伴随着世界银行开展的“Doing Business”调查项目而诞生,旨在评估各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运营的基础条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微信截图_17430590558710


(二)我国营商环境的政策背景

该概念引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的核心议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优化营商环境”写入中央文件;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首部国家级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我国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多次强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影响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和社会公平。202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3号)明确提出,要“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并明确要求政务热线要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畅通诉求渠道,推动问题高效解决。这为政务热线服务企业提供了顶层指引,也凸显了其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战略性作用。

二、提升营商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机制,确保企业诉求高位推动

现状与问题:目前,政务热线在企业诉求处理中存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地方的政务热线对企业诉求的处理缺乏高位推动,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彻底。尤其是热线在接到企业的疑难和复杂诉求后,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撑,导致不能迅速启动处理程序,影响企业事项的解决效率。

改进建议: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应建立健全企业诉求高位推动机制。例如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高位协调机制,将企业诉求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督办范围,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

参考案例:河北省保定市创新建立“1357”企业诉求收集机制,即1天内响应、3天内对接、5天内反馈、7天内办结,针对民营企业诉求实行市领导包联督办。2024年累计解决长城汽车配套企业用工短缺等556项问题,响应率100%,典型经验被纳入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

(二)健全体系,规范企业诉求办理流程

现状与问题:部分热线办理流程缺乏标准化指引,导致工单流转效率低、承办单位反馈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办件效率。

改进建议: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机制要求,制定针对企业事项的全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受理—分派—办理—督办—反馈—回访—考核”各环节时限与标准,确保企业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此外,还应建立企业诉求的跟踪反馈机制,例如建立“红黄灯”预警机制,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案例:山西省吕梁市构建“7×24小时”三级联动体系,整合市、县104条热线,首创“红黄灯”预警机制:超48小时未处理亮黄灯,超72小时亮红灯并启动纪委督办。2024年推动解决因部门推诿导致的760件积压诉求,企业满意率提升至92%。

(三)优化平台,提升企业诉求响应速度

现状与问题:传统热线平台功能不完善、智能化水平不足,导致人工接听压力大,高峰时段企业咨询等待时间长。

改进建议:为提升政务热线的企业诉求响应速度,应优化政务热线平台,提升平台功能。一是要引入自助语音导航系统,企业群众可通过按键或语音指令快速定位所需的服务信息,实现一号响应,一键直达。二是要拓展政务热线的网络渠道,增加“营商环境监督”标识,在知识库开辟“营商环境”专区,录入各类为企服务知识,完善自助查询通道。三是加强政务热线平台的智能化建设,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企业诉求的自动分类、智能转办、精准预测等功能。四是对于所辖区域国际企业较多时,还应强化设置英语、日语等多语种坐席,并优化国际企业业务办理流程。

案例参考:

🔹湖北省襄阳市组建“政企直通专班”,对重大工业项目实行“三专服务”(专人对接、专项通道、专业解答),通过市县联动协调多部门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推动233个总投资1175亿元的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40%。

🔹湖南省衡阳市开发“政策计算器”,企业输入基本信息即可自动匹配可享政策,2024年精准推送惠企政策3.2万次,兑现资金32.2亿元,惠及1.5万家企业。

(四)强化联动,形成企业诉求解决合力

现状与问题:跨区域、跨层级诉求协调难度大,部门间数据壁垒尚未完全破除。

解决措施:依据国发〔2024〕3号文件推动“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目标,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机制,整合司法、商会等资源,构建“服务前移”多元解纷模式,主动收集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问题。

参考案例:河北省保定市建立“热线+工商联”双渠道接诉机制,2024年联动解决企业通勤难、账户冻结等4725件诉求,实现“企业按铃、政府报到”的服务闭环。

(五)加强培训,提高热线人员业务能力

现状与问题:涉企政策繁多复杂,部分热线工作人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这些政策方面尚存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答的专业性。

解决措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专项培训,并建立“政策专员库”和“企业服务专家团队”,提升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和知识积累。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专项技能竞赛,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相关培训班和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内外部经验交流,不断推动涉企咨询答复效率的提升。

参考案例:

🔹山西省吕梁市实施“三个一”赋能工程(每日一学、每周一练、每月一考),要求坐席人员精准掌握2000余项涉企政策,2024年企业咨询首解率从68%提升至89%。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举办2024年全区域政务热线技能竞赛,结合赛前系统培训、实操演练及赛后复盘总结,显著增强了热线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三、总结与展望

政务热线不仅是企业诉求的“传声筒”,更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照灯”和“加速器”。政务热线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与协同联动,正在从被动接办的“救火队”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护航者”。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关乎发展主动权的持久战。政务热线需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为纲,持续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推动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服务从“窗口”暖到“心头”。未来,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政务热线将更智慧、更敏捷、更贴心,成为企业“敢投愿闯”的底气之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当每一通热线都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当每一次回访都能传递政府的“温度与速度”,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助力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在全球竞争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版面:许彦志

校对:雷群

审阅:吴上华 徐卉瑶


文章作者丨赵媛媛  才博数智服务机构咨询服务部

文章来源丨《政务热线周刊》2025年3月上

原文标题丨政务热线如何炼成优化营商环境的“金牌推手”

周刊投稿丨cisg@caibocmi.com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政务热线周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