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CTO 马献忠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能参与此次会议,我深感荣幸。回顾上个月,中国联通协办了2024(第六届)全国政务热线发展论坛。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联通发布了智能热线AICC产品,并联合中国信息协会、华为、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市民热线新质发展合作倡议》,旨在共同推动政务热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今日,我将向大家同步汇报中国联通在融合5G新通信、AI大模型、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方面,赋能政务热线、助推营商环境发展的相关实践。
一、现阶段挑战与需求
市民热线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承载着大量的民生诉求以及公共服务需求。强化热线功能,促进政务服务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的方向发展,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体系,是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政策对于政务热线服务高度重视并进行了高位部署。中国联通深入解读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政策与标准后认为,随着大模型、大数据、AI、新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引进和发展,热线行业正朝着服务一体化、运营专业化、平台智能化等方向迈进,呈现出三大趋势:
其一,热线服务正从“一号对外”向“一线应答”转变。2024年,国务院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要求对企业和群众实现一线应答。“热线+社会治理”“热线+营商环境”“热线+检查督办”已成为12345热线的重要职能。
其二,服务诉求“从被动响应”向“全方位协同运营”转变。《政务热线服务规范》出台于2016年,已无法满足当前12345热线多端协同和多机构协同的运营要求,运营模式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其三,基础客服智能化正逐步向全流程智能交互转变。据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2024年,我国近半数城市的电话端客服已加入智能语音功能;145个城市的互联网端热线智能客服运用大模型来支撑话务平台、工单平台、分析平台等,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交互发展。然而,政务热线在多元服务建设、业务诉求办理以及应用智能化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例如,在电话端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时,话务员的直接解答率较低,解答时间较长,智能客服能力欠缺,数据挖掘能力也有待加强。此外,为企服务效能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较大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与需求,中国联通聚焦热线服务的重点场景和关键环节,应用5G新通信、大模型加小模型、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贯穿热线服务全流程,为用户、坐席运营管理以及政府辅助决策提供全面支持,全面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坐席效率、管理效能以及数据价值。
二、5G新通信助力打造全媒体智能化服务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联通再次引领政务服务创新,推出了基于5G新通信的全媒体智能化服务平台,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服务体验。政务服务远程视频、智能指导、5G高清视频客服等关键业务需求场景得以实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从连接通道到自助服务的升级,更在联络便利性上实现了从“请问”到“眼见为实”的跨越,极大地提升了热线服务的可达性与便民性。与传统政务热线话务平台相比,中国联通的全媒体智能化服务平台具有显著优势。市民无需下载安装任何APP或程序,仅通过手机原生键盘拨号,即可实现智能视频导航和高清视频通话。这一特性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的速度与质量。值得一提的是,视频手语客服的加入,为听障人士及特殊人群提供了无障碍的沟通渠道。通过实时展示对话字幕,让市民可以边听边看,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5G消息在线客服也为中国联通政务热线增添了新的活力。用户无需下载APP,即可享受多媒体消息交互服务,通过手机短信入口及时接收诉求办理进度和其他政策通知,同时支持随手拍、秒拍、秒上报等便捷交互对话方式,提升了服务感知。
三、大模型赋能热线智能化升级
2024年2月,中国联通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重磅发布了元景大模型;同年7月初,元景政务热线大模型在辽宁12345热线全面商用,赋能热线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元景政务热线大模型以多模态模型、大语言模型为基础,支持跨模态、长文本处理,从模型层提供热线中的语音、文字、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例如,联通在热线城市治理、应急冲突等多类知识的积累,增强了模型能力,支持小样本微调,支持国产化算力。通过松耦合产品设计和推理加速技术,高效使用算力,保证模型轻量化接入,深度赋能智能工单填报、智能派单、坐席知识辅助、热线数字分析和智能问答等应用场景。在坐席辅助场景中,通过集中来电画像、语音转写、话术引导、智能填单等一系列高效能辅助功能,将传统热线平台升级为智能化人机协作平台,显著提升了坐席工作效率。工单填写准确率提升至90%,坐席效率提高25%,通话时长缩短30%。在智能问数场景中,运用先进的对话式分析,深入挖掘诉求内容,通过大模型快速对诉求内容进行识别和打标,挖掘群众急愁难盼诉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秒级响应问答,问述指令文本分析构建耗时减少30%。依托多模态能力,全流程提升了市民诉求的办理效率,打造了民意速办场景。市民通过随手拍功能,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即可完成填单上报。平台通过智能派单功能,将接收事件直接分拨给基层负责人,基层负责人在大模型的辅助下,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自动生成回复信息,完成事件闭环处置,确保民生诉求在三天内得到有效响应。
四、大数据助力政务热线服务优化
基于政务服务热线,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聚焦热点事件、风险研判、趋势预测、案例复盘等场景,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服务融合,打造社群民意主题库、社区民意综合分析、未诉先判趋势研判、社区民意报告分析全链条智能助手等。利用核心数字分析能力,快速应对政务热线数据升级项目,全面提升热线服务的满意度,为领导科学精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在社区民意综合分析场景中,打造为民办事服务新模式,聚焦洞察、分析、监测、预警、宏观决策等场景,打造民生热点监测、事件感知等预警等大数据应用。全链条智能助手在海量政务热线数据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国联通长期建设的人口、位置地理、消费、舆情等数据以及300个以上的用户个性标签,全面反映诉求群众的完整画像,分析内在联系,为高效处理“一件事”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调用位置感知、遥感、摄像头等资源开展情形验证、固证和职业投诉人智能识别,提升转办处置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利用多源数据,针对市民诉求情况进行持续追踪,最大限度保障线上线下调度和巡回指导核查难度。
五、算力支撑智能客服平台落地
算力是智能客服平台落地的基础,便捷、高效、高性价比的算力是智能化场景规模化落地的前提。针对平台建设中的算力问题,中国联通发布了元景政务一体机,将大模型服务能力、软硬件一体化协同集成,通过市民热线为城市跨域协同治理、城市科学决策、城市精细治理等提供新动能。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将算力和算法高效整合,全面赋能智能工单填报、智能派单、坐席知识辅助、热线数字分析和智能问答等应用场景。该一体机采用了优化的推理训练框架,以更高性价比支持大模型智能化政务应用。
六、自身实践与成果
中国联通自身打造了智慧客服10010热线,实现全渠道、全IP、全民化、集约化,全面支撑客服一体化智慧运营,服务了全国4.4亿用户,月均活跃量超1亿通。2024年,全场景智能化运营中,智能服务占比超过85%,智能服务满意率超80%,减少坐席人数1万人以上,运营成本下降16%,热线服务满意率达到98.5%。
中国联通基于多年热线运营服务经验和技术积累,面向政务热线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构建了全媒体智能化服务平台+智能热线业务平台+多维度数据服务平台一体化智能热线AICC产品,提供面向市民、坐席、政府的全方位、全业务服务。特别是针对视频客服、诉求提报、诉求画像、智能知识库、数据分析、趋势研判等场景需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新通信等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多样的服务渠道,为坐席提供好用易用的系统能力,为管理提供透明高效的工具支持。
中国联通AICC产品具有全行业能力、触达全场景业务、覆盖ICC全自主能力、高等级安全保证等运营商专有的技术特色优势,能够全面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坐席响应效率、运营管理效能以及数据辅证决策价值,充分满足国家提出的政务热线一线应答新要求,助力优化政务服务体验,提升热线服务效能。
目前,中国联通AICC产品已服务十个省、70个地市的12345热线,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客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政务热线优选服务商。以下是几个标杆案例:
北京市12345: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标杆示范,连续17年以高质量服务整合了64条公共服务热线,构建了“20+N”的网络渠道,诉求解决率从53.1%提升至96.5%,满意率从64.6%提升至96.9%。
重庆市12345:形成了政务服务城市新名片,整合了109条非紧急热线,首创“民呼我为”大模型,推动民生诉求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化。
辽宁省12345:成为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样本,是全国首个省级集中热线平台,覆盖了3.7万个职能单位,荣获“星火杯”区块链应用大赛全国总冠军。
广东省BPO:形成了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基地,依托10010打造行业一流的数字创新人才实训基地,获得CCSO标准认证。
未来展望
未来,中国联通将基于市民热线新质发展合作倡议,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深入探索政务热线数字新模式,聚焦政务热线大模型应用、政务热线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平台功能升级等方面开展研究,汇聚政、企、学、研各方力量,提供顶层规划、智库咨询、产品能力、项目交付等端到端的一体化热线服务,助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中国热线发展,助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本文根据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CTO马献忠在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营商环境专题论坛上的主旨报告内容整理。
版面:许彦志
校对:傅丽雯 雷群
审阅:吴上华 徐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