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丨职能岗绩效管理
发表时间:2025/09/08 作者:孙岳




引言

职能岗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职能团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系统评估、监控与提升,确保团队工作与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本文将深入探讨职能岗绩效管理的方向、要点及具体实施策略,为构建高效、科学的职能岗绩效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一、职能团队绩效管理方向

1.为全局服务


职能团队绩效管理首先要明确其服务全局的定位。全局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提升满意度、优化运营流程、支持业务创新等。职能团队需通过绩效管理,确保自身工作能够有效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一线的关键支持流程执行到位。

 

2.数量化管理


数量化管理是职能团队绩效管理的重要方向。通过设定可量化的指标,如质检通过抽检量、知识库点击率、系统可用率等,确保关键支持流程执行到位。同时,减少人为评定,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项目达成评估


相较于一线团队,职能团队的数据驱动力可能较弱,但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文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可以显著提升职能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例如,通过分析回访反馈数据,优化服务流程;通过监控系统运行数据,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群众口碑


很多支持工作是在经办层面完成的,工作关系影响工作质量,人员互评基于相互的制约关系。

二、职能团队绩效管理要点

1.岗位差异化考核


不同岗位承载不同的职责和指标,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通过岗位差异化考核,确保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定不能用自行掌握、调节的指标来考核,如质检岗考核质检通过率,培训岗培训通关成绩、通关率,知识岗考核知识库准确率、提问回答及时率,这些都是职能岗位自行掌控的考核指标。


图片1


2.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结合


在设定考核指标时,既要关注结果性指标(如项目达成率),也要重视过程性指标(如工作流程规范性)。结果性指标确保团队目标达成,过程性指标则促进团队持续改进和提升。例如,如果职能岗绩效考核中,一线、流程、培训团队都考核首解率,最后考核评定时如果首解率的高低大家都受影响,其结果就是评定完成情况时,都只看别的项目,反而无人重视,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这个道理,集体负责制就是集体不负责制。如果指标提升了,无法量化各自的贡献,如果指标下降了,无法确认相关责任人。


一般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上下级考核相同指标,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惯性使然,没想这么多,想过,多少认为上下同欲者胜,同时减少管理复杂度,难以设计、计算、培训更多的细化指标,某一层级的考核驱动力不足,需要上一层级替代施压或者监督等,这些考量都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来解决。


3.闭环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且不断进行的循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通过闭环管理,确保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整体绩效的持续提升。特别要注重一对一沟通与管理闭环,及时解决绩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图片2


4.绩效方案改革实施流程


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等四个环节在内一个完整并且不断进行的循环。


·绩效计划:分解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绩效计划,确保员工参与并与上级达成一致。


·绩效实施:收集绩效数据,定期了解员工工作情况,提供必要帮助,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绩效考核:基于初始计划进行考核,分阶段设定考核标准,减少矛盾和争议。


·绩效反馈:员工与直接上级共同回顾工作表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

三、职能团队绩效考核项目

1.考核权重设置


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职责,设置合理的考核权重。例如,质检岗可设置工作量40%、质量40%、项目20%的考核权重;流程及知识岗则可侧重于工作质量(60%)和项目达成(40%)。


2.关键岗位考核方案


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各岗位考核权重分布建议:


图片3


·质检岗:可以通过考核专题质检,反馈业务流程的问题,录音监听时长(建议8小时工作制,听录音时长在4小时左右)、差错率、员工差错抱怨/投诉率等,通过严格的复议管理制度确保质检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知识库管理岗:推荐考核知识点击率,如果一线坐席觉得知识库好用,自然会用,而不是背,不是自己创建笔记本,这是结果性指标、客观性指标,难以作弊,且对总体服务质量有帮助


·WFM岗:重点考核服务水平平稳指数,而非单纯追求话务预测准确度或排班遵时率,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提升。推荐对白班日均忙闲切换次数或20S+服务水平趋势变化进行考核。如果忙闲切换次数频繁,代表没有长时间的排队或者人员冗余,也就反映出现场管理与预测管理的执行情况。


·支持团队Leader / 岗中培训负责人:可以设置考核非服务态度投诉率,多维事后满意度调查:服务评分、问题解决评分等,360度员工表现测评。注意,一定要用外部数据来检验本部门工作,投诉率即外部数据,而且不由支持部门统计,有效反映了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


图片4


多事后满意度调研,可以设定总体评价,然后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问题,通过总体评价和具体问题的相关性分析进而管理与改进。

 

360度评测,对于支持岗等需要多方协作的岗位,采用360度评测方法,包括直接上级、同事、下属和被服务者等多方面的反馈,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估结果。通过蜘蛛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个体自我反思,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图片5

四、班组长绩效管理

1.工分池管理模式


对于规模化班组长(5人及以上),可尝试工分池管理模式,根据班组长的绩效表现分配绩效基数,激励班组长积极辅导员工,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2.必考事项


班组长必考三件事:人员培养、人员流失控制、人员能力提升。通过关键差错连坐制度,严格控制差错范围,确保班组长切实履行核心职责。


·人员培养+人员流失:一线坐席流失50%可以归咎于班组长,一定要有刚性的考核才能发挥出班组的堡垒作用,同时需要注意,考核中人员培养输出可以抵扣人员流失,流失率考核应以季度/半年开展,时长不宜过短,避免出现本月流失率已到考核线,组长扣着员工不让走的情况,一个有离职意愿的员工,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甚至产生越级投诉。


·人员能力提升:弱化全组成绩,因为好员工,无须扬鞭自奋蹄。班组长的作用,就是辅导新员工、没开窍的员工考核他们绩差员工的提升幅度即可比如:上月最末 2人的提升名次!


·关键的、重大差错连坐(严格控制差错范围):请放心,班组长一定有办法的!没办法就别干!


·盖洛普Q12:定期使用盖洛普Q12,可以跟踪员工的持续参与度,并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可以通过小组与全局的得分对比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通过历史成绩进行纵向比较。


图片6

五、薪酬等级设定

根据岗位价值和绩效表现,设定合理的薪酬等级。例如,质检师薪酬可设定为一线平均薪酬的1.2-1.5倍,班组长为2.0倍,数据/系统岗为1.2-1.8倍,培训/知识库/WFM岗为1.5-2.0倍。通过薪酬激励,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图片7

结论

职能岗绩效管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绩效管理方向、把握管理要点、实施多维度评估与反馈、加强班组长绩效管理以及设定合理的薪酬等级,同时可以构建高效、科学的职能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组织整体绩效的持续提升。


文章作者丨孙岳 才博智慧治理研究院咨询研究部

文章来源丨《政务热线周刊》2025年8月上

周刊投稿丨cisg@caibocmi.com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政务热线周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